珠海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0053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日期:2023-06-01
收藏项目
###市主要工作情况 (一###市之力实施“产业第一”,加快培育“4+3”产业集群。出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若干试行措施及考评方案等“1+5+3”系列政策,明确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新兴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珠海“4+3”现代化产业###市主要领导高位###市四套领导班子下沉一线,实行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挂点联系、督导的专班工作机制,###市资源、力量、服务向产业倾斜,全面打响产业发展攻坚战。 (二)大抓产业招商,一批重大项目快速签约动工投产。把招商引资作为强链补链延链的核心任务,###市资源,###市招商委员会###市招商署,设立驻外招商机构15个、派驻人员超 200 人,组建千亿级招商引资配套资金池,未来五年投入产业发展基金不少于300亿。紧盯产业链上下游按图索骥、精准招商,编制###市十大产业招商图谱》,建立重点产业头部企业清单。严把项目入口关,出台###市制造业招商项目遴选评审办法》,算好土地、税收、产业、能耗、环保、奖补成本“六盘账”,坚决避免“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编制###市招商产业扶持政策汇编》,梳理落户奖励、科技奖补、人才扶持、企业融资等24项奖励政策,支持企业扎根发展。强化全流程闭环服务,组建土地整备、财政金融、项目招引、企业服务等8个专班,把已签约促落地、已动工促投产、已投产促达产上规项目纳统入库,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全程督办,推动快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和现实生产力。 (三)大力推进土地整备,最快速度满足企业用地需求。以特区立法划定工业用地红线,出台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划定19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严禁改变工业用地功能用途,坚决避免工业用地房地产化,把宝贵土地空间留给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稳定工业发展预期。实施“园区投入倍增”工程,###市财政5年筹措不少于500亿元投入园区建设的工作目标,2022年###路、水电等配套总投入196亿元。 (四)创新推进********产业新空间建设,探索工业经济高质###路径。 ******** 产业新空间,是适应新形势、赋能新技术、承载新产业,契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新型载体,具有快速承接并赋能中小微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显著特点,是规避产业生命周期,推动工业用地高效使用,有效构建集群化供应链和生态链体系,塑造新的区域竞争优势,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 ********产业新空间具备5大特点:一是“低租金”。原则上东部片区租金平均不超过20元/月·平方米,西部片区平均不超过15元/月·平方米,显著低于同区域平均租金水平,大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二是“高标准”。****局、荷载、层高、物流、强弱电、给排水等指标要求满足新兴产业生产需要。三是“规模化”。原则上单个项目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以保障公共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空间。四是“配套全”。********产业新空间打造完善便利的生活、商业配套设施,为产业工人配套标准化公寓、特色食堂、文娱场所、员工驿站,打造员工舒心的生活空间。五是“运营优”,运用国企优势强化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产业新空间由国企建设运营,以引进培育“4+3”产业体系、###市竞争能力为核心,遵循“远平衡”原则,在投融资、供应链、财务法律等领域为空间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2022年,珠海********产业新空间全面铺开建设,已开工项目35个,全年建成451万平方米。 (五)坚定实施强核赋能攻坚行动,推动高企与人才快速增长。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引育工程,推动创新主体量质齐升。2021年以来珠海冠宇、炬芯科技、珠海高凌信息等3家企业在科###市###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304家、增长11%,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增长2倍。###市两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7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施“学校建设投资倍增”计划和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组建20个优质教育集团,新建改扩建38所学校,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万个。加速创新人才集聚。优化实施“珠海英才计划”,15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市人才总量突破85万人,成功举办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入选首批国家知识###市建设###市,中国(珠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入运行。 二、高新区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实施“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个基金、一个园区、一个办公室”“五个一”模式,完善主导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坚持以“产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产业政策完善企业扶持,产业基金加速企业发展,产业园区实现企业集聚”的发展理念。做强半导体###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已出###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专项政策,印发制造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大行动计划,推动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信创、新能****网等产业保持稳步发展,2022年分别实现经济规模80亿元、123亿元、136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突破80亿元、半导体###路产业突破55亿元、数字经济产业突破300亿元。 二是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坚持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修订出台促进科技创新扶持办法,完善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加强政策宣传、辅导跟进、建立台账,重点跟进规上工业、软信业企业申报进展情况,推动高企树标提质,培育高企“蓄水池”###市级政策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大精准扶持力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量提质,催生一批具有颠覆性创新或技术密集型的独角兽企业,形成高企成长梯队。加快拨付独角兽培育库、高企、研发机构、知识产权等创新类扶持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三是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坚持宝地宝用,专门成立土地清理指挥部和********产业新空间建设指挥部,为产业发展配备最优质的土地、园区等空间载体。规划建设大湾区医疗器械产业园###路产业园、储能产业园等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定制化建设“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运营优”********产业新空间。以大湾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例,专业化配置污水泵房、甲类库房、固废处理站,预留排污、排气井,###路供电,为医疗器械企业打造“超级工厂”。 四是开展靶向精准招商。组建产业招商引资、运营服务团队,围绕大项目开展精准化招商、精细化服务。第一,围绕半导体###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网三大主导产业,全面梳理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开展固链、补链、强链、拓链“四链”精准招商。另一方面,全力做强细分产业,打好“以投促引”“以商招商”组合拳。近三年共新引进20余个特色细分领域项目落地,丰富产业元素,促进特色产业更加集聚。
本招标项目仅供正式会员查阅,您的权限不能浏览详细信息,请点击注册/登录,联系工作人员办理入网升级。
联系人:刘欣
电话:010-68809590
手机:13522553206(欢迎拨打手机/微信同号)
邮箱:kefu@bidnews.cn
相关项目推荐
- 钼基顶头采购公告 2025-04-18
- 中交二航局梧州-玉林-钦州公路(苍梧至容县段)融资+工程总承包№2标商品砼采购招标公告 2025-04-18
- 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焦炭单一来源采购公告 2025-04-18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龙船赤泥堆场建设项目搅拌装置采购招标公告 2025-04-18
- 四川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科技培训分公司信科二部2025-2026年西藏自治区酒店会务服务项目比选公告 2025-04-18
- 甘肃广银打渣剂、铁剂采购询价比选采购 2025-04-18
- 驻场辅助研发技术服务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4-18
- 甘肃广银滑石粉采购询价比选采购 2025-04-18
- 交警城区车驾管理服务窗口(原新华派出所)改建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4-18
- 中信建投证券信创存储采购项目比选公告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