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牌坊坡汉代墓群发掘收获
日期:2023-08-28
收藏项目
一、土坑墓
仅1座(M3),保存较好,位于墓群所在台地中部。
(一)墓葬形制
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287°。墓壁较直,底部平整。墓口长********米,宽********米;墓底长********米,宽********米;深********~********米。墓内填土为青灰色黏土,土质较疏松,包含少量卵石。葬具、人骨均已不存,仅在墓室北部发现少量红色漆痕,可能为木棺朽痕。随葬器物主要分布在墓室中部和西部(图三)。
图三 M3平面、剖视图
(二)出土遗物
共33件(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其中24件(组)可修复,包括陶器、瓷器、铁器和铜钱。
1.陶器 共30件,其中21件可修复。以泥质灰陶为主,兼有少量泥质红陶、灰褐陶和夹细砂灰陶,器型有钵、罐、盆、盒和动物俑等。大多为素面,少量饰凹弦纹、细绳纹等。以轮制为主,陶俑为模制。
(1)容器
钵 6件,其中3件可修复。均为泥质灰陶,器形基本完整。形制基本相同,均为敞口,尖圆唇,折腹,平底,内底微凸。M3∶5,整体烧制变形,折腹明显,口径 ********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3)。M3∶23,整体烧制变形,折腹较缓,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5)。M3∶29,折腹较缓,口径15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4)。
图四 M3出土陶器
1、2.盆(M3∶27、M3∶25) 3—5.钵(M3∶5、M3∶29、M3∶23) 6、13.甲Aa型罐(M3∶19、M3∶20)7、10.甲Ab型罐(M3∶17、M3∶26) 8、9.残缺甲类罐(M3∶15、M3∶16) 11、12.盒(M3∶21、M3∶6)14.甲Ba型罐(M3∶18) 15、19.鸡(M3∶9、M3∶12) 16.甲Bb型罐(M3∶30)17.乙类罐(M3∶31) 18、21.狗(M3∶10、M3∶11) 20.猪(M3∶14)
罐 13件,其中9件可修复。根据底部特征可分为平底、圜底两类。
甲类 平底。共8件,其中2件上部残缺。M3∶15,残失口部。泥质灰褐陶,鼓肩,斜弧腹,平底。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残高********厘米(图四,8)。
M3∶16,残失口部、肩部。夹细砂灰陶,斜弧腹,平底微凹。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残高********厘米(图四,9)。其余6件完整可修复,根据颈部特征可分为两型。
A型 束颈。4件。器形基本完整。根据肩部特征可分为两个亚型。
Aa型 溜肩。2件。均为泥质灰陶,侈口,圆唇,鼓腹,肩部饰两周凹弦纹。M3∶20,口部烧制变形,平底内凹。口径********厘米,最大腹径18厘米,底径9厘米,高********厘米(图四,13)。M3∶19,口部烧制变形,平底。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10厘米,高********厘米(图四,6)。
Ab型 圆折肩。2件。均为尖圆唇,斜腹,平底。M3∶26,泥质灰陶,口部烧制变形,敛口。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10;图五,1)。M3∶17,泥质红陶,侈口。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7)。
图五 M3出土器物彩图
1.甲Ab型陶罐(M3∶26) 2.乙类陶罐(M3∶31) 3.陶盒(M3∶6)4.陶狗(M3∶10) 5.陶猪(M3∶14)
B型 颈部不明显。2件。器形基本完整,均为圆唇,弧腹。根据腹部特征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 浅腹。1件。M3∶18,泥质灰陶。敛口,圆折肩,平底。肩部饰两周凹弦纹。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14)。
Bb型 深腹。1件。M3∶30,泥质灰陶。侈口,圆肩,平底微凹。口沿以下饰细绳纹,肩部饰6周凹弦纹。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高 ********厘米(图四,16)。
乙类 圜底。1件。M3∶31,泥质灰陶。整体烧制变形,侈口,卷沿,方圆唇,束颈,溜肩,鼓腹。颈部以下饰粗绳纹。口径13厘米,最大腹径********厘米,高32厘米(图四,17;图五,2)。
盆 3件,其中2件可修复。均为泥质灰陶。器形基本完整。形制相近,均为侈口,折沿,弧腹,平底,内底微凸。M3∶25,尖唇,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2)。M3∶27,尖圆唇,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9厘米(图四,1)。
盒 2件,均为泥质灰陶。盒盖均残碎严重,不可修复;盒身均可修复,为子口,圆唇,矮圈足。M3∶6,直腹弧收,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10厘米(图四,12;图五,3)。M3∶21,折腹,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11)。
(2)动物俑
鸡 2件,均可修复。M3∶9,泥质红陶。头、尾、一足和一侧身躯残缺。呈站立状,昂首,翘尾。残长********厘米,残宽********厘米,残高23厘米(图四,15)。M3∶12,泥质灰陶。尾部残缺。呈站立状,昂首,双足分立。残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四,19)。
狗 2件,均可修复,为泥质灰陶。M3∶10,右耳残缺。呈卧伏状,昂首,耸耳,短嘴,前足前伸,后足侧放。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四,18;图五,4)。M3∶11,头部残缺。呈站立状,耸耳,四足分立。残长********厘米,宽********厘米,高22厘米(图四,21)。
猪 1件,可修复。M3∶14,泥质红陶。右后足微残。呈站立状,大耳,尖鼻,身形肥状,短尾上卷。长********厘米,宽********厘米,高17厘米(图四,20;图五,5)。
2.瓷器
罐 1件。M3∶2,器形基本完整。侈口,圆唇,束颈,溜肩,鼓腹,平底微凹。颈部至****网****网格纹中等距分布10个菱形图案,菱形内饰对角矩形纹。灰白胎,无釉。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封三,4)。
3.铜钱
1组 42枚,均为五铢,大多锈蚀严重,粘结成串,无法分离。钱径********~********厘米,穿径1厘米。M3∶1-1,圆形方穿,面无内郭,面、背均有外郭。正面篆书“五铢”二字,“五”字交笔较曲,“铢”字中“金”字上部呈三角形,四点较长,“朱”字横笔上下均圆折。背面光素。钱径********厘米,穿径1厘米。
4.铁器
铁削 1件。M3∶33,锈蚀严重。整体呈长条形。残长********厘米,宽********~********厘米,厚********厘米。
二、砖室墓
共 7座,为M1、M2、M4—M8,其中除M8残损严重、形制不明外,其余6座可按甬道的有无分为两型。
A型 无甬道。共2座(M1、M2),墓向及大小基本一致。保存较差,仅存少量墓壁,只在M2扰土内出土少量陶器。
B型 有甬道。共4座(M4、M5、M6、M7)。墓葬形制基本完整,其中 M6、M7有墓道。M5—M7底部出土少量陶器或铜器及铜钱。
M8 残损严重,仅存墓室后部,可辨大致为长方形砖室墓,方向202°,残长 ********~5米,宽********米。墓壁用规格为34×26×8厘米、饰有重菱纹的长方形砖错缝平砌,墓底用规格为36×24×8厘米的长方形砖对缝平铺。
(一)M2
1.墓葬形制
平面呈长方形,方向90°。墓圹长********米,最宽处********米,残深********~******** 米;墓室内长********米,宽********米,残高********米(图六)。
图六 M2平面、剖视图
墓室顶部无存,四壁用长方形砖错缝平砌,均残存底部3层砖。墓砖规格为 28×25×10厘米,朝向墓室内外的两端面纹饰相同,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两侧饰重菱纹(图一三,5)。
葬具、人骨均已不存。因墓葬保存较差,未发现随葬品,仅在扰土中出土少量陶器。
2.出土遗物
共5件,均可修复。均为陶器,泥质红陶或灰陶,器型有簋、人物俑、动物俑和塘。
簋 1件。M2∶03,泥质红陶。器形基本完整。敞口,折沿,方唇,斜弧腹,圈足。上腹部饰4周凹弦纹,圈足饰2周凹弦纹。口径********厘米,足径********厘米,高********厘米(图七,5;图八,1)。
侍俑 2件,均为泥质红陶。M2∶04,残失头部。身着交领右衽中衣和深衣,束腰,衣摆及地,双手相拥呈侍立状。宽********厘米,残高********厘米(图七,2)。M2∶05,残失身体下部。头戴冠饰,梳高髻,面目模糊不清,身着深衣,双手相拥。残宽3厘米,残高9厘米(图七,1)。
图七 M2出土陶器
1、2.侍俑(M2∶05、M2∶04) 3. 狗(M2∶02) 4. 塘(M2∶01) 5. 簋(M2∶03)
狗 1件。M2∶02,泥质灰陶。仅存部分躯干和后足。残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七,3)。
塘 1件。M2∶01,泥质灰陶。器形基本完整。整体呈长方形,敞口,折沿,方唇,斜直腹,平底。内塑有鱼、田螺等模型,一侧做出一长方形蓄水池。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七,4;图八,2)。
图八 M2出土器物彩图
1.陶簋(M2∶03) 2.陶塘(M2∶01)
(二)M5
1.墓葬形制
平面呈长方形,方向135°,由封门、甬道、前室、后室四部分组成。构筑方法为先用长方形砖错缝平砌出东、西、北三壁,再用不同形制砖砌筑封门、甬道和墓室。墓圹长********米,最宽处********米,残深********~********米(图九、一〇)。
图九 M5平面、剖视图
1.钱币 2.铜盆扣 3.铜耳杯
图一〇 M5照片(西南—东北)
封门位于墓葬偏东南端,由榫卯砖错缝平砌而成,残存底部4层墓砖,宽********米,残高********米。
甬道位于封门以北,底部南高北低,较封门低********~********米,残宽********米,进深 ********米,残高********~********米。甬道壁仅存北壁2~5层砖,用长方形砖错缝平砌,底部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铺长方形砖,多为纵向平铺,少数为横向平铺。
前室平面呈长方形,内长********米,宽********米,残高********~********米。北壁残存2层墓砖,东、西两壁均残存2~8层墓砖。墓室底部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铺长方形砖,除与后室交接处的一列铺地砖为纵向对缝平铺外,均为横向错缝平铺。中部偏东侧铺地砖上垫有厚4~10厘米的灰褐色黏土,内含少量炭屑,其上用长条弧形砖、长方形砖平铺,现存三列,用途不明。
后室平面近方形,底部较前室高********米,内长********米,宽********米,残高********米。东、西、北壁均残存7层墓砖。墓室底部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铺长方形砖,除与北壁相邻的一列为纵向对缝平铺外,均为横向错缝平铺。
该墓葬具、人骨均已不存。受取土、耕作等人为因素扰动,出土随葬品较少,仅在后室后部出土少量铜器和铜钱,扰土中出土有陶盆、陶俑等。
2.出土遗物
共20件(组),均可修复。
(1)陶器共16件。包括人物俑和动物俑,除陶猪为泥质灰陶外,均为泥质红陶。
侍俑 11件。形制大体相近,均面容不清,外着深衣,束腰,衣摆及地,双手相拥呈侍立状。根据服饰特征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头部束巾,内着圆领亵衣。共6件。基本完整,有明显合范痕。M5∶02,高********厘米,宽8厘米(图一一,9)。M5∶05,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10)。M5∶07,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4)。M5∶011,外着交领深衣,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5)。M5∶012,外着交领右衽深衣,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1)。M5∶014,高14厘米,宽********厘米(图一一,6)。
图一一 M5出土器物
1、4—6、9、10.一类陶侍俑(M5∶012、M5∶07、M5∶011、M5∶14、M5∶02、M5∶05) 2、13、15.四类陶侍俑(M5∶09、M5∶04、M5∶013) 3.二类陶侍俑(M5∶010) 7.陶执飏扇俑(M5∶08) 8.陶击腰鼓俑(M5∶015) 11.陶佩剑侍卫俑(M5∶03)12.陶执箕帚俑(M5∶01) 14.三类陶侍俑(M5∶06) 16.陶猪(M5∶016) 17.铜耳杯(M5∶3)18.铜盆扣(M5∶2) 19.釉陶盆(M5∶017)
第二类为头梳双髻,内着圆领亵衣。仅1件。M5∶010,基本完整。外着交领右衽深衣,有明显合范痕。高15厘米,宽7厘米(图一一,3;图一二,1)。
图一二 M5出土陶俑
1.侍俑(M5∶010) 2.佩剑侍卫俑(M5∶03) 3.执飏扇俑(M5∶08)4.执箕帚俑(M5∶01) 5.击腰鼓俑(M5∶015)
第三类为头部装束不明,内着圆领亵衣。仅1件。M5∶06,残失头部、底部。残高********厘米,残宽6厘米(图一一,14)。
第四类为内部无明显衣着。共3件。M5∶04,残失头部、足部。残高********厘米,残宽********厘米(图一一,13)。M5∶09,基本完整。头部束巾,有明显合范痕。高 ********厘米,宽********厘米(图一一,2)。M5∶013,残失头部,有明显合范痕。残高********厘米,宽5厘米(图一一,15)。
佩剑侍卫俑 1件。M5∶03,残失头部。内着圆领亵衣,外着交领右衽深衣,束腰,衣摆及地,左臂挟剑,双手相拥呈侍立状。残高********厘米,宽8厘米(图一一,11;图一二,2)。
执飏扇俑 1件。M5∶08,保存基本完整。面容不清,上着裋褐,下着过膝短裤,直立,双手执飏扇于身左。可见合范痕。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7;图一二,3)。
执箕帚俑 1件。M5∶01,左手微残。头部束巾,面露微笑。着右衽裋褐,挽袖,束腰。
左手执物不明,右手执帚,直立。高********厘米,残宽********厘米(图一一,12;图一二,4)。
击腰鼓俑 1件。M5∶015,保存基本完整。头部上扬,束巾,面露微笑,上着右衽裋褐,束腰,下着过膝短裤。腰部系一鼓,系带置于左肩,双手执鼓槌作击鼓状。可见合范痕。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8;图一二,5)。
猪 1件。M5∶016,仅存躯体后半部,左后足残。呈站立状,身形肥壮,卷尾,臀部两侧各有一圆形凹陷,内有一圆形凸起。残长********厘米,残宽********厘米,残高********厘米(图一一,16)。
(2)釉陶器 1件,为盆。M5∶017,泥质红陶。器形基本完整。敞口,折沿,方圆唇,束颈,弧腹,平底。肩部饰4周凸弦纹,贴塑2个对称的兽面铺首。器表施酱釉,施釉不及底 。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一一,19;封三,5)。
(3)铜器 共2件,包括盆扣和耳杯。
盆扣 1件。M5∶2,为圆环形,通体鎏金,内侧残存木屑,应为漆器口部饰件。内径********厘米,外径24厘米,宽********厘米(图一一,18)。
耳杯 1件。M5∶3,仅存一侧耳部及部分腹部。弧腹,半月形耳,耳面饰双折线纹。残长********厘米,残宽********厘米(图一一,17)。
(4)铜钱
1组2枚,均为五铢,钱文较模糊。M5∶1,钱径********厘米,穿径********厘米。
3.出土墓砖
有长方形、方形、长条弧形和榫卯形4种形制。
(1)长方形砖 共有4种规格。
长方形砖1长32厘米,宽26厘米,厚10厘米,两端面纹饰相同,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墓壁(图一三,14)。
图一三 牌坊坡墓群出土墓砖
1—********出土 ********出土 6—********出土 11—********出土
长方形砖2 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10厘米,一端面有纹饰,纹样为一侧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另一侧饰重菱纹;一侧面亦有纹饰,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甬道壁(图一三,13)。
长方形砖3 长38厘米,宽24厘米,厚6厘米,素面。用于后室铺地。
长方形砖4 长28厘米,宽24厘米,厚6厘米,素面。用于前室铺地。
(2)方形砖
边长24厘米,厚6厘米,素面。用于甬道铺地。
(3)长条弧形砖
长84厘米,宽18厘米,厚6~14厘米,素面。平铺在前室中部铺地砖之上(图一三,11)。
(4)榫卯砖
长24~28厘米,宽28厘米,厚10厘米,无榫卯的较短端面饰重菱纹。用于封门(图一三,12)。
(三)M6
1.墓葬形制
平面呈“凸”字形,方向130°,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五部分组成。构筑方法为先用长方形顺砖错缝平砌出东、西、北三壁,再用不同形制砖砌筑封门、甬道和墓室。
长********米,最宽处********米,残深0~********米(图一四、一五)。
图一四 M6平面、剖视图
1、9.钱币 2.陶猪 3、4.陶鸡 5、6.陶佩剑侍卫俑 7、8.陶执箕帚俑
图一五 M6照片(西南—东北)
墓道 位于墓葬南端,斜坡式,平面近梯形,长********米,宽********~********米,深 0~********米,坡度31°。
封门 位于墓道北侧,底部垫一层厚约10厘米的细沙,其上混用长方形砖、榫卯砖错缝平砌,残存底部8层,宽********米,残高********米。
甬道 位于封门北侧,平面呈长方形,残宽********米,进深********米,残高******** 米。两壁已不存,底部垫一层厚约10厘米的细沙,其上用长方形砖纵向对缝平铺。
前室 平面呈长方形,底部较甬道低********米,宽********米,进深********米,残高 ********~********米。东壁残存10~12层墓砖,北壁残存2层墓砖,西壁残存8~9层墓砖,东西两壁至********米高处起券,券顶大部分不存。墓底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用长方形砖一列纵向、一列横向交替对缝平铺。
后室 平面呈长方形,底部较前室高********米,宽********米,进深********米,残高 ********~********米。东壁残存16层墓砖,西壁残存15层墓砖,北壁残存18层墓砖,东西两壁至********米高处起券,券顶大部分不存。墓底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用榫卯砖横向****局部用长方形砖对缝平铺。
该墓葬具、人骨均不存。随葬器物较少,仅在前室西部和后室东部发现少量陶器和铜钱,扰土中出土有陶钵、釜等。
2.出土遗物
共出土11件(组),均可修复。
(1)陶器 共9件。出土时大多破碎。
泥质灰陶或红陶,器型有钵、釜、人物俑和动物俑。
钵 1件。M6∶02,泥质灰陶。敞口,尖圆唇,折腹,平底,内底微凸。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一六,8)。
图一六 M6出土陶器
1、2.执箕帚俑(M6∶7、M6∶8) 3、6.佩剑侍卫俑(M6∶5、M6∶6) 4、5.鸡(M6∶4、M6∶3)7.猪(M6∶2) 8.钵(M6∶02) 9.釜(M6∶01)
釜 1件。M6∶01,泥质灰陶。侈口,圆唇,仰折沿,束颈,溜肩,折腹,圜底。口径23厘米,最大腹径********厘米,高16厘米(图一六,9)。
佩剑侍卫俑 2件。均为泥质红陶,形制相近。面容较模糊,头部束巾,内着圆领亵衣,外着交领右衽窄袖深衣,束腰,衣摆及地,脚穿履。左手执剑,剑身插在腰带内。可见合范痕。M6∶5,宽********厘米,高16厘米(图一六,3)。M6∶6,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6;图一七,1)。
图一七 M6出土陶器彩图
1.佩剑侍卫俑(M6∶6) 2.执箕帚俑(M6∶7) 3、4.陶鸡(M6∶3、M6∶4) 5.陶猪(M6∶2)
执箕帚俑 2件。均为泥质红陶,形制相近。头部束巾,面容不清。身着裋褐,挽袖,束腰,左手执帚,右手执箕。M6∶7,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1;图一七,2)。M6∶8,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2)。
鸡 2件。均为泥质红陶,形制相似。双翅紧贴身体,双足分开站立,长尾上翘。M6∶3,昂首,冠部较小。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5;图一七,3)。M6∶4,头部微向下,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4;图一七,4)。
猪 1件。M6∶2,泥质红陶。尾部微残。呈站立状,头微低,鼓眼,大耳,尖鼻上挺,身形肥壮。残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7;图一七,5)。
(2)铜钱
2组,分别为39枚(M6∶1)和41枚(M6∶9),共计80枚。除M6∶1-1和M6∶9-1保存较好外,其余均锈蚀严重,粘结成串。均为五铢,面无内郭,面、背均有外郭。钱文篆书“五铢”二字,“五”字交笔较曲,“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或箭镞形,四点较长,“朱”字横笔上下均圆折。钱径********~********厘米,穿径********~1厘米。M6∶1-1,“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钱径********厘米,穿径1厘米。M6∶9-1,铢”字“金”字头呈箭镞形,钱径********厘米,穿径1厘米。
3.出土墓砖
有长方形、楔形和榫卯形3种形制。
(1)长方形砖共有2种规格。
长方形砖1 长40厘米,宽24厘米,厚10厘米,一侧面有纹饰,纹****网格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封门下部和墓壁下部(图一三,6)。
长方形砖2 长36厘米,宽20厘米,厚5厘米,素面。用于铺地。
(2)楔形砖
长32厘米,宽25厘米,厚7~9厘米,一侧面饰重菱纹;较薄的端面亦有纹饰,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圆圈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墓壁与券顶交界处(图一三,9)。
(3)榫卯砖共有3种规格,均在无榫卯的较短端面饰重菱纹。
榫卯砖1 长24~28厘米,宽26厘米,厚10厘米。用于封门上部和后室铺地(图一三,10)。
榫卯砖2 长24~30厘米,宽30厘米,厚10厘米。用于后室铺地(图一三,7)。
榫卯砖3 长24~28厘米,宽24厘米,厚10厘米。用于券顶(图一三,8)。
(四)M7
1.墓葬形制
平面呈“凸”字形,方向120°,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长********米,最宽处********米,残深0~********米(图一八、一九)。
图一八 M7平面、剖视图
1.钱币 2.陶鱼
墓道位于墓葬南端,斜坡式,平面近梯形,长********米,宽0~********米,深 0~********米,坡度41°。
封门 位于墓道北侧,由榫卯砖错缝平砌,残存7层,宽********米,残高********米。
甬道 位于封门北侧,南侧区域较封门低********米,北侧与墓室交接处较封门低 ********米,宽********米,进深********米,残高********~********米。两壁较厚,砌法与M5、M6不同,每层由3块砖顺砖平砌或一顺二丁平砌。东壁厚********米,西壁厚********米。底部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铺砖,多为横向对缝平铺,部分为纵向对缝平铺。
墓室 位于甬道北侧,底部较封门低********米,内长********米,宽********米,残高 ********~********米。顶部无存。墓壁用顺砖错缝平砌,东壁残存9~11层墓砖,西壁残存10层墓砖,北壁残存11层墓砖。墓底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对缝铺砖,铺法较为随意。
该墓葬具、人骨均不存。随葬器物较少,仅在墓室北部出土陶器和铜钱,扰土内出土陶俑。
2.随葬器物
共出土8件(组),均可修复。
(1)陶器 共7件。泥质灰陶或红陶,包括人物俑和动物俑。
侍俑 1件。M7∶03,泥质灰陶。头部有残缺。头部似束巾,鼻头较大,嘴角微下撇。内着圆领亵衣,外着交领右衽中衣、深衣,宽袖,束腰,衣摆及地,下部至百褶状。双手相拥作侍立状。宽********厘米,残高********厘米(图二〇,3;封三,1)。
图二〇 M7出土陶器
1.执飏扇俑(M7∶01) 2.庖厨俑(M7∶04) 3.侍俑(M7∶03) 4.躬身执棒俑(M7∶02)5.猪(M7∶06) 6.鱼(M7∶2) 7.狗(M7∶05)
执飏扇俑 1件。M7∶01,泥质红陶。器形基本完整。头微上扬,梳单髻,脸部圆润,面露微笑。上身袒露,下着及膝短裤。呈站立状,身体微前倾,双手执飏扇于身左。宽********厘米,高********厘米(图二〇,1;封三,2)。
庖厨俑 1件。M7∶04,泥质灰陶。器形基本完整。头部束巾,面露微笑。内着圆领亵衣,外着交领右衽深衣,挽袖至肘部,束腰,脚穿履。呈跽坐状,上身微前倾,膝前置案,左手抚案,右手作持物状,可能原执刀。宽********厘米,高********厘米(图二〇,2;封三,6)。
躬身执棒俑 1件。M7∶02,泥质灰陶。足部残缺。头梳高髻,面容安详,嘴角微扬。身着左衽裋褐,挽袖至肘部。躬身而立,右手执棒状物。宽********厘米,高********厘米(图二〇,4;封三,3)。
狗 1件。M7∶05,泥质灰陶。残失头部。四肢直立,卷尾,颈部系项圈,拴带绕前足而下并结于背上,上有拴环。残长********厘米,宽15厘米,残高********厘米(图二〇,7;图二一,1)。
猪 1件。M7∶06,泥质灰陶。残失头部和大部分躯干。可辨为直立状。残长********厘米,残宽5厘米,残高********厘米(图二〇,5)。
鱼 1件。M7∶2,泥质灰陶。保存完整。口部圆润,眼部微鼓,背鳍和腹鳍凸出,尾部较尖。应为陶塘内模型。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二〇,6;图二一,2)。
图二一 M7出土陶器彩图
1.狗(M7∶05) 2.鱼(M7∶2)
(2)钱币
1组8枚。均锈蚀严重,粘结成串,钱文模糊不清。M7∶1,钱径********厘米,穿径 ******** 厘米。
3.出土墓砖
有长方形和榫卯形2种形制。
(1)长方形砖共有4种规格。
长方形砖1 长40厘米,宽28厘米,厚10厘米,一侧面纹饰相同,纹****网格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墓壁下部(图一三,1)。
长方形砖2 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10厘米,一侧面有纹饰,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两侧饰重菱纹;一端面亦有纹饰,纹样为一侧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另一侧饰重菱纹。用于甬道壁(图一三,4)。
长方形砖3 长28厘米,宽24厘米,厚10厘米,两端面有纹饰,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墓壁上部(图一三,2)。
长方形砖4 长40厘米,宽26厘米,厚8厘米,素面。用于铺地。
(2)榫卯砖
长24~28厘米,宽28厘米,厚10厘米,无榫卯的较短端面饰重菱纹。用于封门(图一三,3)。
仅1座(M3),保存较好,位于墓群所在台地中部。
(一)墓葬形制
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287°。墓壁较直,底部平整。墓口长********米,宽********米;墓底长********米,宽********米;深********~********米。墓内填土为青灰色黏土,土质较疏松,包含少量卵石。葬具、人骨均已不存,仅在墓室北部发现少量红色漆痕,可能为木棺朽痕。随葬器物主要分布在墓室中部和西部(图三)。
图三 M3平面、剖视图
(二)出土遗物
共33件(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其中24件(组)可修复,包括陶器、瓷器、铁器和铜钱。
1.陶器 共30件,其中21件可修复。以泥质灰陶为主,兼有少量泥质红陶、灰褐陶和夹细砂灰陶,器型有钵、罐、盆、盒和动物俑等。大多为素面,少量饰凹弦纹、细绳纹等。以轮制为主,陶俑为模制。
(1)容器
钵 6件,其中3件可修复。均为泥质灰陶,器形基本完整。形制基本相同,均为敞口,尖圆唇,折腹,平底,内底微凸。M3∶5,整体烧制变形,折腹明显,口径 ********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3)。M3∶23,整体烧制变形,折腹较缓,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5)。M3∶29,折腹较缓,口径15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4)。
图四 M3出土陶器
1、2.盆(M3∶27、M3∶25) 3—5.钵(M3∶5、M3∶29、M3∶23) 6、13.甲Aa型罐(M3∶19、M3∶20)7、10.甲Ab型罐(M3∶17、M3∶26) 8、9.残缺甲类罐(M3∶15、M3∶16) 11、12.盒(M3∶21、M3∶6)14.甲Ba型罐(M3∶18) 15、19.鸡(M3∶9、M3∶12) 16.甲Bb型罐(M3∶30)17.乙类罐(M3∶31) 18、21.狗(M3∶10、M3∶11) 20.猪(M3∶14)
罐 13件,其中9件可修复。根据底部特征可分为平底、圜底两类。
甲类 平底。共8件,其中2件上部残缺。M3∶15,残失口部。泥质灰褐陶,鼓肩,斜弧腹,平底。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残高********厘米(图四,8)。
M3∶16,残失口部、肩部。夹细砂灰陶,斜弧腹,平底微凹。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残高********厘米(图四,9)。其余6件完整可修复,根据颈部特征可分为两型。
A型 束颈。4件。器形基本完整。根据肩部特征可分为两个亚型。
Aa型 溜肩。2件。均为泥质灰陶,侈口,圆唇,鼓腹,肩部饰两周凹弦纹。M3∶20,口部烧制变形,平底内凹。口径********厘米,最大腹径18厘米,底径9厘米,高********厘米(图四,13)。M3∶19,口部烧制变形,平底。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10厘米,高********厘米(图四,6)。
Ab型 圆折肩。2件。均为尖圆唇,斜腹,平底。M3∶26,泥质灰陶,口部烧制变形,敛口。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10;图五,1)。M3∶17,泥质红陶,侈口。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7)。
图五 M3出土器物彩图
1.甲Ab型陶罐(M3∶26) 2.乙类陶罐(M3∶31) 3.陶盒(M3∶6)4.陶狗(M3∶10) 5.陶猪(M3∶14)
B型 颈部不明显。2件。器形基本完整,均为圆唇,弧腹。根据腹部特征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 浅腹。1件。M3∶18,泥质灰陶。敛口,圆折肩,平底。肩部饰两周凹弦纹。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14)。
Bb型 深腹。1件。M3∶30,泥质灰陶。侈口,圆肩,平底微凹。口沿以下饰细绳纹,肩部饰6周凹弦纹。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高 ********厘米(图四,16)。
乙类 圜底。1件。M3∶31,泥质灰陶。整体烧制变形,侈口,卷沿,方圆唇,束颈,溜肩,鼓腹。颈部以下饰粗绳纹。口径13厘米,最大腹径********厘米,高32厘米(图四,17;图五,2)。
盆 3件,其中2件可修复。均为泥质灰陶。器形基本完整。形制相近,均为侈口,折沿,弧腹,平底,内底微凸。M3∶25,尖唇,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2)。M3∶27,尖圆唇,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9厘米(图四,1)。
盒 2件,均为泥质灰陶。盒盖均残碎严重,不可修复;盒身均可修复,为子口,圆唇,矮圈足。M3∶6,直腹弧收,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10厘米(图四,12;图五,3)。M3∶21,折腹,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四,11)。
(2)动物俑
鸡 2件,均可修复。M3∶9,泥质红陶。头、尾、一足和一侧身躯残缺。呈站立状,昂首,翘尾。残长********厘米,残宽********厘米,残高23厘米(图四,15)。M3∶12,泥质灰陶。尾部残缺。呈站立状,昂首,双足分立。残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四,19)。
狗 2件,均可修复,为泥质灰陶。M3∶10,右耳残缺。呈卧伏状,昂首,耸耳,短嘴,前足前伸,后足侧放。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四,18;图五,4)。M3∶11,头部残缺。呈站立状,耸耳,四足分立。残长********厘米,宽********厘米,高22厘米(图四,21)。
猪 1件,可修复。M3∶14,泥质红陶。右后足微残。呈站立状,大耳,尖鼻,身形肥状,短尾上卷。长********厘米,宽********厘米,高17厘米(图四,20;图五,5)。
2.瓷器
罐 1件。M3∶2,器形基本完整。侈口,圆唇,束颈,溜肩,鼓腹,平底微凹。颈部至****网****网格纹中等距分布10个菱形图案,菱形内饰对角矩形纹。灰白胎,无釉。口径********厘米,最大腹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封三,4)。
3.铜钱
1组 42枚,均为五铢,大多锈蚀严重,粘结成串,无法分离。钱径********~********厘米,穿径1厘米。M3∶1-1,圆形方穿,面无内郭,面、背均有外郭。正面篆书“五铢”二字,“五”字交笔较曲,“铢”字中“金”字上部呈三角形,四点较长,“朱”字横笔上下均圆折。背面光素。钱径********厘米,穿径1厘米。
4.铁器
铁削 1件。M3∶33,锈蚀严重。整体呈长条形。残长********厘米,宽********~********厘米,厚********厘米。
二、砖室墓
共 7座,为M1、M2、M4—M8,其中除M8残损严重、形制不明外,其余6座可按甬道的有无分为两型。
A型 无甬道。共2座(M1、M2),墓向及大小基本一致。保存较差,仅存少量墓壁,只在M2扰土内出土少量陶器。
B型 有甬道。共4座(M4、M5、M6、M7)。墓葬形制基本完整,其中 M6、M7有墓道。M5—M7底部出土少量陶器或铜器及铜钱。
M8 残损严重,仅存墓室后部,可辨大致为长方形砖室墓,方向202°,残长 ********~5米,宽********米。墓壁用规格为34×26×8厘米、饰有重菱纹的长方形砖错缝平砌,墓底用规格为36×24×8厘米的长方形砖对缝平铺。
(一)M2
1.墓葬形制
平面呈长方形,方向90°。墓圹长********米,最宽处********米,残深********~******** 米;墓室内长********米,宽********米,残高********米(图六)。
图六 M2平面、剖视图
墓室顶部无存,四壁用长方形砖错缝平砌,均残存底部3层砖。墓砖规格为 28×25×10厘米,朝向墓室内外的两端面纹饰相同,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两侧饰重菱纹(图一三,5)。
葬具、人骨均已不存。因墓葬保存较差,未发现随葬品,仅在扰土中出土少量陶器。
2.出土遗物
共5件,均可修复。均为陶器,泥质红陶或灰陶,器型有簋、人物俑、动物俑和塘。
簋 1件。M2∶03,泥质红陶。器形基本完整。敞口,折沿,方唇,斜弧腹,圈足。上腹部饰4周凹弦纹,圈足饰2周凹弦纹。口径********厘米,足径********厘米,高********厘米(图七,5;图八,1)。
侍俑 2件,均为泥质红陶。M2∶04,残失头部。身着交领右衽中衣和深衣,束腰,衣摆及地,双手相拥呈侍立状。宽********厘米,残高********厘米(图七,2)。M2∶05,残失身体下部。头戴冠饰,梳高髻,面目模糊不清,身着深衣,双手相拥。残宽3厘米,残高9厘米(图七,1)。
图七 M2出土陶器
1、2.侍俑(M2∶05、M2∶04) 3. 狗(M2∶02) 4. 塘(M2∶01) 5. 簋(M2∶03)
狗 1件。M2∶02,泥质灰陶。仅存部分躯干和后足。残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七,3)。
塘 1件。M2∶01,泥质灰陶。器形基本完整。整体呈长方形,敞口,折沿,方唇,斜直腹,平底。内塑有鱼、田螺等模型,一侧做出一长方形蓄水池。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七,4;图八,2)。
图八 M2出土器物彩图
1.陶簋(M2∶03) 2.陶塘(M2∶01)
(二)M5
1.墓葬形制
平面呈长方形,方向135°,由封门、甬道、前室、后室四部分组成。构筑方法为先用长方形砖错缝平砌出东、西、北三壁,再用不同形制砖砌筑封门、甬道和墓室。墓圹长********米,最宽处********米,残深********~********米(图九、一〇)。
图九 M5平面、剖视图
1.钱币 2.铜盆扣 3.铜耳杯
图一〇 M5照片(西南—东北)
封门位于墓葬偏东南端,由榫卯砖错缝平砌而成,残存底部4层墓砖,宽********米,残高********米。
甬道位于封门以北,底部南高北低,较封门低********~********米,残宽********米,进深 ********米,残高********~********米。甬道壁仅存北壁2~5层砖,用长方形砖错缝平砌,底部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铺长方形砖,多为纵向平铺,少数为横向平铺。
前室平面呈长方形,内长********米,宽********米,残高********~********米。北壁残存2层墓砖,东、西两壁均残存2~8层墓砖。墓室底部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铺长方形砖,除与后室交接处的一列铺地砖为纵向对缝平铺外,均为横向错缝平铺。中部偏东侧铺地砖上垫有厚4~10厘米的灰褐色黏土,内含少量炭屑,其上用长条弧形砖、长方形砖平铺,现存三列,用途不明。
后室平面近方形,底部较前室高********米,内长********米,宽********米,残高********米。东、西、北壁均残存7层墓砖。墓室底部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铺长方形砖,除与北壁相邻的一列为纵向对缝平铺外,均为横向错缝平铺。
该墓葬具、人骨均已不存。受取土、耕作等人为因素扰动,出土随葬品较少,仅在后室后部出土少量铜器和铜钱,扰土中出土有陶盆、陶俑等。
2.出土遗物
共20件(组),均可修复。
(1)陶器共16件。包括人物俑和动物俑,除陶猪为泥质灰陶外,均为泥质红陶。
侍俑 11件。形制大体相近,均面容不清,外着深衣,束腰,衣摆及地,双手相拥呈侍立状。根据服饰特征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头部束巾,内着圆领亵衣。共6件。基本完整,有明显合范痕。M5∶02,高********厘米,宽8厘米(图一一,9)。M5∶05,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10)。M5∶07,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4)。M5∶011,外着交领深衣,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5)。M5∶012,外着交领右衽深衣,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1)。M5∶014,高14厘米,宽********厘米(图一一,6)。
图一一 M5出土器物
1、4—6、9、10.一类陶侍俑(M5∶012、M5∶07、M5∶011、M5∶14、M5∶02、M5∶05) 2、13、15.四类陶侍俑(M5∶09、M5∶04、M5∶013) 3.二类陶侍俑(M5∶010) 7.陶执飏扇俑(M5∶08) 8.陶击腰鼓俑(M5∶015) 11.陶佩剑侍卫俑(M5∶03)12.陶执箕帚俑(M5∶01) 14.三类陶侍俑(M5∶06) 16.陶猪(M5∶016) 17.铜耳杯(M5∶3)18.铜盆扣(M5∶2) 19.釉陶盆(M5∶017)
第二类为头梳双髻,内着圆领亵衣。仅1件。M5∶010,基本完整。外着交领右衽深衣,有明显合范痕。高15厘米,宽7厘米(图一一,3;图一二,1)。
图一二 M5出土陶俑
1.侍俑(M5∶010) 2.佩剑侍卫俑(M5∶03) 3.执飏扇俑(M5∶08)4.执箕帚俑(M5∶01) 5.击腰鼓俑(M5∶015)
第三类为头部装束不明,内着圆领亵衣。仅1件。M5∶06,残失头部、底部。残高********厘米,残宽6厘米(图一一,14)。
第四类为内部无明显衣着。共3件。M5∶04,残失头部、足部。残高********厘米,残宽********厘米(图一一,13)。M5∶09,基本完整。头部束巾,有明显合范痕。高 ********厘米,宽********厘米(图一一,2)。M5∶013,残失头部,有明显合范痕。残高********厘米,宽5厘米(图一一,15)。
佩剑侍卫俑 1件。M5∶03,残失头部。内着圆领亵衣,外着交领右衽深衣,束腰,衣摆及地,左臂挟剑,双手相拥呈侍立状。残高********厘米,宽8厘米(图一一,11;图一二,2)。
执飏扇俑 1件。M5∶08,保存基本完整。面容不清,上着裋褐,下着过膝短裤,直立,双手执飏扇于身左。可见合范痕。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7;图一二,3)。
执箕帚俑 1件。M5∶01,左手微残。头部束巾,面露微笑。着右衽裋褐,挽袖,束腰。
左手执物不明,右手执帚,直立。高********厘米,残宽********厘米(图一一,12;图一二,4)。
击腰鼓俑 1件。M5∶015,保存基本完整。头部上扬,束巾,面露微笑,上着右衽裋褐,束腰,下着过膝短裤。腰部系一鼓,系带置于左肩,双手执鼓槌作击鼓状。可见合范痕。高********厘米,宽********厘米(图一一,8;图一二,5)。
猪 1件。M5∶016,仅存躯体后半部,左后足残。呈站立状,身形肥壮,卷尾,臀部两侧各有一圆形凹陷,内有一圆形凸起。残长********厘米,残宽********厘米,残高********厘米(图一一,16)。
(2)釉陶器 1件,为盆。M5∶017,泥质红陶。器形基本完整。敞口,折沿,方圆唇,束颈,弧腹,平底。肩部饰4周凸弦纹,贴塑2个对称的兽面铺首。器表施酱釉,施釉不及底 。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一一,19;封三,5)。
(3)铜器 共2件,包括盆扣和耳杯。
盆扣 1件。M5∶2,为圆环形,通体鎏金,内侧残存木屑,应为漆器口部饰件。内径********厘米,外径24厘米,宽********厘米(图一一,18)。
耳杯 1件。M5∶3,仅存一侧耳部及部分腹部。弧腹,半月形耳,耳面饰双折线纹。残长********厘米,残宽********厘米(图一一,17)。
(4)铜钱
1组2枚,均为五铢,钱文较模糊。M5∶1,钱径********厘米,穿径********厘米。
3.出土墓砖
有长方形、方形、长条弧形和榫卯形4种形制。
(1)长方形砖 共有4种规格。
长方形砖1长32厘米,宽26厘米,厚10厘米,两端面纹饰相同,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墓壁(图一三,14)。
图一三 牌坊坡墓群出土墓砖
1—********出土 ********出土 6—********出土 11—********出土
长方形砖2 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10厘米,一端面有纹饰,纹样为一侧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另一侧饰重菱纹;一侧面亦有纹饰,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甬道壁(图一三,13)。
长方形砖3 长38厘米,宽24厘米,厚6厘米,素面。用于后室铺地。
长方形砖4 长28厘米,宽24厘米,厚6厘米,素面。用于前室铺地。
(2)方形砖
边长24厘米,厚6厘米,素面。用于甬道铺地。
(3)长条弧形砖
长84厘米,宽18厘米,厚6~14厘米,素面。平铺在前室中部铺地砖之上(图一三,11)。
(4)榫卯砖
长24~28厘米,宽28厘米,厚10厘米,无榫卯的较短端面饰重菱纹。用于封门(图一三,12)。
(三)M6
1.墓葬形制
平面呈“凸”字形,方向130°,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五部分组成。构筑方法为先用长方形顺砖错缝平砌出东、西、北三壁,再用不同形制砖砌筑封门、甬道和墓室。
长********米,最宽处********米,残深0~********米(图一四、一五)。
图一四 M6平面、剖视图
1、9.钱币 2.陶猪 3、4.陶鸡 5、6.陶佩剑侍卫俑 7、8.陶执箕帚俑
图一五 M6照片(西南—东北)
墓道 位于墓葬南端,斜坡式,平面近梯形,长********米,宽********~********米,深 0~********米,坡度31°。
封门 位于墓道北侧,底部垫一层厚约10厘米的细沙,其上混用长方形砖、榫卯砖错缝平砌,残存底部8层,宽********米,残高********米。
甬道 位于封门北侧,平面呈长方形,残宽********米,进深********米,残高******** 米。两壁已不存,底部垫一层厚约10厘米的细沙,其上用长方形砖纵向对缝平铺。
前室 平面呈长方形,底部较甬道低********米,宽********米,进深********米,残高 ********~********米。东壁残存10~12层墓砖,北壁残存2层墓砖,西壁残存8~9层墓砖,东西两壁至********米高处起券,券顶大部分不存。墓底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用长方形砖一列纵向、一列横向交替对缝平铺。
后室 平面呈长方形,底部较前室高********米,宽********米,进深********米,残高 ********~********米。东壁残存16层墓砖,西壁残存15层墓砖,北壁残存18层墓砖,东西两壁至********米高处起券,券顶大部分不存。墓底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用榫卯砖横向****局部用长方形砖对缝平铺。
该墓葬具、人骨均不存。随葬器物较少,仅在前室西部和后室东部发现少量陶器和铜钱,扰土中出土有陶钵、釜等。
2.出土遗物
共出土11件(组),均可修复。
(1)陶器 共9件。出土时大多破碎。
泥质灰陶或红陶,器型有钵、釜、人物俑和动物俑。
钵 1件。M6∶02,泥质灰陶。敞口,尖圆唇,折腹,平底,内底微凸。口径********厘米,底径********厘米,高********厘米(图一六,8)。
图一六 M6出土陶器
1、2.执箕帚俑(M6∶7、M6∶8) 3、6.佩剑侍卫俑(M6∶5、M6∶6) 4、5.鸡(M6∶4、M6∶3)7.猪(M6∶2) 8.钵(M6∶02) 9.釜(M6∶01)
釜 1件。M6∶01,泥质灰陶。侈口,圆唇,仰折沿,束颈,溜肩,折腹,圜底。口径23厘米,最大腹径********厘米,高16厘米(图一六,9)。
佩剑侍卫俑 2件。均为泥质红陶,形制相近。面容较模糊,头部束巾,内着圆领亵衣,外着交领右衽窄袖深衣,束腰,衣摆及地,脚穿履。左手执剑,剑身插在腰带内。可见合范痕。M6∶5,宽********厘米,高16厘米(图一六,3)。M6∶6,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6;图一七,1)。
图一七 M6出土陶器彩图
1.佩剑侍卫俑(M6∶6) 2.执箕帚俑(M6∶7) 3、4.陶鸡(M6∶3、M6∶4) 5.陶猪(M6∶2)
执箕帚俑 2件。均为泥质红陶,形制相近。头部束巾,面容不清。身着裋褐,挽袖,束腰,左手执帚,右手执箕。M6∶7,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1;图一七,2)。M6∶8,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2)。
鸡 2件。均为泥质红陶,形制相似。双翅紧贴身体,双足分开站立,长尾上翘。M6∶3,昂首,冠部较小。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5;图一七,3)。M6∶4,头部微向下,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4;图一七,4)。
猪 1件。M6∶2,泥质红陶。尾部微残。呈站立状,头微低,鼓眼,大耳,尖鼻上挺,身形肥壮。残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一六,7;图一七,5)。
(2)铜钱
2组,分别为39枚(M6∶1)和41枚(M6∶9),共计80枚。除M6∶1-1和M6∶9-1保存较好外,其余均锈蚀严重,粘结成串。均为五铢,面无内郭,面、背均有外郭。钱文篆书“五铢”二字,“五”字交笔较曲,“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或箭镞形,四点较长,“朱”字横笔上下均圆折。钱径********~********厘米,穿径********~1厘米。M6∶1-1,“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钱径********厘米,穿径1厘米。M6∶9-1,铢”字“金”字头呈箭镞形,钱径********厘米,穿径1厘米。
3.出土墓砖
有长方形、楔形和榫卯形3种形制。
(1)长方形砖共有2种规格。
长方形砖1 长40厘米,宽24厘米,厚10厘米,一侧面有纹饰,纹****网格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封门下部和墓壁下部(图一三,6)。
长方形砖2 长36厘米,宽20厘米,厚5厘米,素面。用于铺地。
(2)楔形砖
长32厘米,宽25厘米,厚7~9厘米,一侧面饰重菱纹;较薄的端面亦有纹饰,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圆圈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墓壁与券顶交界处(图一三,9)。
(3)榫卯砖共有3种规格,均在无榫卯的较短端面饰重菱纹。
榫卯砖1 长24~28厘米,宽26厘米,厚10厘米。用于封门上部和后室铺地(图一三,10)。
榫卯砖2 长24~30厘米,宽30厘米,厚10厘米。用于后室铺地(图一三,7)。
榫卯砖3 长24~28厘米,宽24厘米,厚10厘米。用于券顶(图一三,8)。
(四)M7
1.墓葬形制
平面呈“凸”字形,方向120°,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长********米,最宽处********米,残深0~********米(图一八、一九)。
图一八 M7平面、剖视图
1.钱币 2.陶鱼
墓道位于墓葬南端,斜坡式,平面近梯形,长********米,宽0~********米,深 0~********米,坡度41°。
封门 位于墓道北侧,由榫卯砖错缝平砌,残存7层,宽********米,残高********米。
甬道 位于封门北侧,南侧区域较封门低********米,北侧与墓室交接处较封门低 ********米,宽********米,进深********米,残高********~********米。两壁较厚,砌法与M5、M6不同,每层由3块砖顺砖平砌或一顺二丁平砌。东壁厚********米,西壁厚********米。底部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铺砖,多为横向对缝平铺,部分为纵向对缝平铺。
墓室 位于甬道北侧,底部较封门低********米,内长********米,宽********米,残高 ********~********米。顶部无存。墓壁用顺砖错缝平砌,东壁残存9~11层墓砖,西壁残存10层墓砖,北壁残存11层墓砖。墓底垫一层厚约1厘米的细沙,其上对缝铺砖,铺法较为随意。
该墓葬具、人骨均不存。随葬器物较少,仅在墓室北部出土陶器和铜钱,扰土内出土陶俑。
2.随葬器物
共出土8件(组),均可修复。
(1)陶器 共7件。泥质灰陶或红陶,包括人物俑和动物俑。
侍俑 1件。M7∶03,泥质灰陶。头部有残缺。头部似束巾,鼻头较大,嘴角微下撇。内着圆领亵衣,外着交领右衽中衣、深衣,宽袖,束腰,衣摆及地,下部至百褶状。双手相拥作侍立状。宽********厘米,残高********厘米(图二〇,3;封三,1)。
图二〇 M7出土陶器
1.执飏扇俑(M7∶01) 2.庖厨俑(M7∶04) 3.侍俑(M7∶03) 4.躬身执棒俑(M7∶02)5.猪(M7∶06) 6.鱼(M7∶2) 7.狗(M7∶05)
执飏扇俑 1件。M7∶01,泥质红陶。器形基本完整。头微上扬,梳单髻,脸部圆润,面露微笑。上身袒露,下着及膝短裤。呈站立状,身体微前倾,双手执飏扇于身左。宽********厘米,高********厘米(图二〇,1;封三,2)。
庖厨俑 1件。M7∶04,泥质灰陶。器形基本完整。头部束巾,面露微笑。内着圆领亵衣,外着交领右衽深衣,挽袖至肘部,束腰,脚穿履。呈跽坐状,上身微前倾,膝前置案,左手抚案,右手作持物状,可能原执刀。宽********厘米,高********厘米(图二〇,2;封三,6)。
躬身执棒俑 1件。M7∶02,泥质灰陶。足部残缺。头梳高髻,面容安详,嘴角微扬。身着左衽裋褐,挽袖至肘部。躬身而立,右手执棒状物。宽********厘米,高********厘米(图二〇,4;封三,3)。
狗 1件。M7∶05,泥质灰陶。残失头部。四肢直立,卷尾,颈部系项圈,拴带绕前足而下并结于背上,上有拴环。残长********厘米,宽15厘米,残高********厘米(图二〇,7;图二一,1)。
猪 1件。M7∶06,泥质灰陶。残失头部和大部分躯干。可辨为直立状。残长********厘米,残宽5厘米,残高********厘米(图二〇,5)。
鱼 1件。M7∶2,泥质灰陶。保存完整。口部圆润,眼部微鼓,背鳍和腹鳍凸出,尾部较尖。应为陶塘内模型。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图二〇,6;图二一,2)。
图二一 M7出土陶器彩图
1.狗(M7∶05) 2.鱼(M7∶2)
(2)钱币
1组8枚。均锈蚀严重,粘结成串,钱文模糊不清。M7∶1,钱径********厘米,穿径 ******** 厘米。
3.出土墓砖
有长方形和榫卯形2种形制。
(1)长方形砖共有4种规格。
长方形砖1 长40厘米,宽28厘米,厚10厘米,一侧面纹饰相同,纹****网格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墓壁下部(图一三,1)。
长方形砖2 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10厘米,一侧面有纹饰,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两侧饰重菱纹;一端面亦有纹饰,纹样为一侧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另一侧饰重菱纹。用于甬道壁(图一三,4)。
长方形砖3 长28厘米,宽24厘米,厚10厘米,两端面有纹饰,纹样为中部饰十字折线和乳突纹、两侧饰重菱纹。用于墓壁上部(图一三,2)。
长方形砖4 长40厘米,宽26厘米,厚8厘米,素面。用于铺地。
(2)榫卯砖
长24~28厘米,宽28厘米,厚10厘米,无榫卯的较短端面饰重菱纹。用于封门(图一三,3)。
本招标项目仅供正式会员查阅,您的权限不能浏览详细信息,请点击注册/登录,联系工作人员办理入网升级。
联系人:刘欣
电话:010-56240287
手机:13522553206(欢迎拨打手机/微信同号)
邮箱:kefu@bidnews.cn
请注册或升级以上会员,查看投标方式
- 款 付款指导
- 续 老会员下载续费申请表
- 新 新会员下载会员申请表
微信扫码
实时联系
相关项目推荐
- 2025年度舆情监测服务采购项目项目询价公告 2024-12-16
- 小店区汾东商务区储备地块(地块六)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招标变更公告 2024-12-16
- 新建广清城际广州白云至广州北段站后工程GQNY-2标段自购物资设备第三批次招标公告 2024-12-16
- 中翼公司(北京航食)采购灌装机及维保服务项目谈判公告 2024-12-16
- 中交二航局净月高新区小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木枋、模板采购招标公告 2024-12-16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甘肃靖远煤电项目污水装置-十九标段暖通工程招标项目变更公告 2024-12-16
- 兰核电控自控盘柜柜体采购公告 2024-12-16
- 灵石县中煤九鑫焦化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中质洗油采购项目变更公告 2024-12-16
- 中核医疗(总医院)信息处自助签到机一批采购公告 2024-12-16
-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央控制室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2024-12-15
会员登录立即注册
客服电话
- 客服电话:010-56240287
- 招投标项目咨询:微信扫码,咨询刘欣
-
标书下载更多
- 郑州裕中能源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12月工作服采购公开比价公告
- 郑州裕中能源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防寒保暖羊毛衫采购公开比价公告
- 万州经开区综保区生活配套设施项目一期—天然气管道工程专业分包第二次竞争性比选公告
- 中国核电电力行业发展研究咨询服务项目招标公告
- 张家港沙洲电力有限公司销售废旧物资
- 万州经开区基础设施及配套用房完善工程之住房租赁项目改造工程采购电缆线第二次比选公告
- 万州经开区基础设施及配套用房完善工程之科创中心2号楼2楼整修采购安装智慧档案中心设施设备比选公告
- 张家港沙洲电力有限公司浊度仪、电极等采购
- 张家港沙洲电力有限公司电动执行机构(西博思)采购
- 张家港沙洲电力有限公司液位开关采购招标公告